外国人拍中国系列 ⑨ | 1979年,她记录数千张中国人的面孔……
Eve Arnold
2012年1月4日,女摄影师Eve Arnold在伦敦去世,享年99岁。在过去数十年间,她曾为玛丽莲·梦露、辛迪·克劳馥、杰奎琳·肯尼迪等多位名人造像,并因此而广为人知。除此之外,她还穿梭于全球各地,将镜头对准更多的普通民众,把他们的生活呈现给世界。
Eve Arnold 1912年生于美国费城,1946年开始摄影,两年后进入纽约社会研究新学院,跟随Harper’s Bazaar的艺术指导Alexei Brodovitch学习摄影。五十年代起,Arnold开始为《时代》和《生活》杂志工作,并于1957年成为玛格南图片社的首位女性成员。
Eve Arnold
在Arnold拍摄的众多名人、政治家、音乐家及艺术家中,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当属玛丽莲·梦露。Eve Arnold对梦露的拍摄持续了十年之久,在此期间,梦露的生活细节和工作场景被镜头一一记录下来,展现出一代影星的多样面貌。而Arnold也逐渐形成了“不在影棚拍摄、不刻意布光、只寻找‘真实感觉’”的工作习惯,这成为她日后职业生涯的重要指向。
除此之外,Eve Arnold还将足迹伸向中国、蒙古、前苏联、古巴、南非和阿富汗等地,记录当地普通人的生存状态,而在当时,西方摄影师对这些地区还鲜有触及。Arnold曾在1979年两度造访中国,期间拍摄的作品被收入《In China》一书中,她凭借该书获得了美国国家图书奖(National Book Award)以及美国杂志摄影师协会(American Society of Magazine Photographers)颁发的终身成就奖。1995年,她成为英国皇家摄影协会(Royal Photographic Society)的一员,并获选“摄影大师”(Master Photographer)。
摄影集《In China》封面(左)和封底,
封面照片就是被摄影家称为“艺术品”的退休工人。
Eve Arnold是与布列松、卡帕同时代的摄影师,被认为是二战后新闻摄影的重要力量,她对社会名流及普通大众的拍摄均为人所称道。Arnold将好奇心和热情作为自己探索的动力,在她看来,“一名摄影师,只有在心怀同情,关注镜头前人们的时候,才能真正完成影像的记录”,而她的摄影生涯则成为这句话的最佳诠释。
“一名摄影师,只有在心怀同情,关注镜头前人们的时候,才能真正完成影像的记录。”—— Eve Arnold
1980 年代中国
中国更是她梦寐已久都想来的地方,“从我一开始成为摄影师的时候,就一直很想去中国。” Arnold说道。她每年都申请签证,直到 10 年后的 1979 年,她终于成功了。
为了记录中国当时的真实现状,她有条不紊地将整个系列划分为景观、人民、工作和生活四个部分。从北京到蒙古,再到青藏高原,穿过戈壁沙漠……历时5个月,行走 64,000 多公里,Eve Arnold为那个年代的人们留下了最真实的一面。
布列松说过:
decisive moment。决定性的瞬间,抓住了渺小生活中每次波澜的高潮,使平凡在刹那间不朽。但是,indecisive moment给我们带来的是什么呢?
Eve的影像,是如此的平淡从容,在她的镜头中,没有决定性的瞬间,定格中的人物和景象,在静静的看着时间流过,显出 “高贵的单纯与静穆的伟大”,令人重新回到无比熟悉但却又永远消逝的时代中。
更多阅读: